【广东科技报健康养生周刊】男性下尿路感染易误诊“前列腺炎”

发布时间:2018-04-10 15:29

本报记者 姚赞原 通讯员 洪霞

【个案】 “医生,我已10几个小时拉不出尿了”。一个30几岁的小伙子冲进急诊室,表情痛苦,满脸通红,局促而不安地弓着腰来回踱步,并反复念叨着,“医生,我有前列腺炎,我有前列腺炎……”。医生追问病史,原来患者十几岁开始就出现“尿频、排尿费力、尿分叉、尿线变细”,在当地多家医院反复就诊,一直按“前列腺炎”治疗,花费巨大,症状无改善。

下尿路症易误诊“前列腺炎”

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治医师戴思频指出,面对“尿频、尿急、尿分叉、尿不尽”等下尿路症状为主诉的年轻男性,如果没有详细询问病史和完善相关检查,我们很容易在惯性思维下把患者诊断为“前列腺炎”。

因此,戴思频建议,当(不限于男性)出现下尿路症状(尿频、尿急、夜尿、尿失禁、尿流减慢、间歇排尿、尿线变细、排尿踌躇、腹压排尿、排尿后滴沥和尿不尽感)时,不妨做一个“尿流率测定”。

何谓“尿流率测定”?

戴思频解释,尿流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经尿道排出的尿量,也就是排尿的速度。简单且为非侵袭性,可直接观察排尿状态的好坏,是评估排尿状态的量化指标,对膀胱出口梗阻的诊断具有筛选作用。一般地说,尿流率测定具有以下指征:

1.作为下尿路症状患者门诊初诊或筛查的诊断方法以及首先进行的尿动力学检查,尤其适用于下尿路梗阻性疾病及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患者的初步诊断。

2.作为下尿路功能障碍疾病的手术疗效评价指标,如在目前一些经尿道的前列腺增生侵入治疗的术前与术后进行尿流率测定,比较尿流率改善程度,可以为疗效判断提供客观指标。

3.作为下尿路疾病药物疗效的评价指标,与其他尿动力学检查项目的同步联合测定,如压力-流率测定、尿流率-尿道括约肌肌电图测定等。

4.人的泌尿系统(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就像一套下水道,帮助排出废物,如果“下水道”不通畅或者堵了需及时前往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