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生活广播】刘移民: 五大职业人群提防工作相关疾病

发布时间:2016-05-23 10:07

       三百六十五行,行行都有其特点。这些工作特性、这些工作环境或许对人体的健康是有影响的。由广东科技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南方生活广播主办的中山讲堂·健康系列讲座将于521日开讲,本期特邀主讲嘉宾、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刘移民主任医师将主讲与工作相关疾病的预防控制。

为了保护工厂企业的劳动者,国家专门制定了职业病防治法。法定的职业病名单,共分十大类132种职业病,“但是,有很多疾病虽未纳入职业病,又与工作是密切相关的,称之为‘与工作相关的疾病’。”刘移民表示,与工作相关疾病范围很广,他将重点介绍五大职业人群的工作疾病预防。

一、运动人群:运动损伤

运动人群,特别是专业的运动员,从参加运动队到退役,在运动生涯中不可避免要遭受运动损伤,“但是在法定职业病名单里是没有提及的。”刘移民指出,运动员常见的肌肉拉伤、骨骼损伤,都是因运动职业而产生。这类运动损伤在普通市民当中也很常见,因为随着对健康的重视,运动普及知识的增强,越来越多人爱上运动。

预防支招:

刘移民强调,预防运动损伤,必须采用运动医学的预防方式。不同的运动有不同的热身要求,无论做任何一项运动,热身都是必须的的。普通市民进行运动,更要注意循序渐进,结合自身的年龄、身体实际,千万不能强求。盲目跟风做某种运动,对健康不利,不仅可能带来肌肉拉伤、骨骼损伤,还可能引起运动猝死等意外事件发生。

二、医务人员:胃下垂、子宫下垂、下肢静脉曲张

医务人员特别是护士,需要长时间站立工作,打针换药,一天下来少有坐的机会,因此胃下垂、子宫下垂、下肢静脉曲张等疾病在护士人群的发病率,比一般人群发病要高。“由于长时间站着,下肢静脉的血液长时间不能向心脏回流,都积在腿和脚的静脉里,导致腿脚肿胀,甚至腿上会出现青筋。严重的人腿会变黑,出现湿疹、溃疡,最后可能连站立都成问题。”刘移民表示。

预防支招:

刘移民说,久站伤健康,见缝插针地坐下休息是防病的关键。建议站立时不要总是两条腿一起来支撑全身的重量,应经常让两条腿轮流休息,在情况允许时还可以多做踮脚和下蹲动作。课后,应多做促进腿部血液循环的运动、双腿上下摆动或者蹬夹练习。此外,腿部按摩也可以预防静脉曲张。每天晚上最好用热水烫脚,注意千万不要用冷水。

三、教师、歌唱家:声带结节

“教师、歌唱家除了有下肢静脉曲张问题,还要预防声带结节。”刘移民介绍,不少教师还存在用声不当、发音方法不正确的问题,凭自己本来的自然嗓音去硬讲,这样容易造成左、右声带不当的撞击,以致增生结节,妨碍声门闭合致声音沙哑、咽喉干痒疼痛,甚至嘶哑失声

预防支招:

教师、歌唱家要想保持一副圆润的嗓子,平常应注意嗓音保健。当出现嗓子疼、声音嘶哑时要及时就诊;用嗓应量力而行,使用适当的语速和语调,尽量平和说话,如需要大声说话可以借助扩音器;用嗓后宜饮热茶、忌冷饮,亦忌辛辣或过咸的饮食;常用盐水漱口帮助清除口咽炎症;在喉部作一些保健按摩,例如上下轻按人迎穴,每次数十下,每日12次,可促进气血流通,消除嗓音疲劳。平时喝胖大海、菊花茶等清凉润嗓茶,也是很有必要的,建议老师、歌唱家随身带一杯水,随时随地给嗓子补水。

四、长途司机:全身性震动病

从事开车工作,特别是长途运输的货车司机、客车司机,长时间驾驶在曲折不平的颠簸道路,可带来全身性的震动病。因为接触的振动强度大、时间长,可对全身器官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起疾病。

预防支招:

刘移民提醒,长途司机一定不要疲劳驾驶,最好能有两个司机轮换着开,途开车3——4小时就要在服务区休息。司机在驾驶车辆时,戴手套以缓冲振动;司机座位靠背要富有弹性,以减轻振动幅度。保养好车辆的减震器,使其始终处于良好的性能状态。司机应加强饮食营养,增强身体免疫力,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震动病及时治疗。

五、白领人群:鼠标手、干眼症

办公白领长时间电脑坐立工作,容易产生腕管综合征(鼠标手)、颈腰椎不适。眼睛长时间聚精会神地注视电脑屏幕,就会大大减少眨眼次数,角膜因此得不到泪液的充分滋润,同时由于眼表暴露面积增大,使得泪液的蒸发加快,造成眼睛干涩不适。

预防支招:

刘移民表示,电脑办公一族,防病要改变不良的工作习惯。

1.不要持续低头作业或长时间打电脑,注意眨眼次数,工作1小时最好起身活动5-10分钟。通过眺望远处建筑、风景等减轻视疲劳来达到放松的目的。

2.经常做耸肩、双手交叉压后头项部对抗性伸展肩胛并用力仰头等锻炼可以放松颈肩背部肌肉。

3.防范鼠标手,则要经常活动手腕、手指的关节、肌肉,还可以按揉合谷、内关、外关等穴位进行放松。

4.注意保持空气湿度,不熬夜,不吃太多刺激性食物(浓茶、咖啡、烟、酒、辣椒等),多吃滋阴补肾的东西(枸杞、红萝卜、新鲜蔬菜等)。

专家简介

刘移民  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第七届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第二届安全生产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预防医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第五届安全生产专家组职业健康专家组成员;广东省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广东省职业健康协会副会长;广州市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副会长;广东省职业病诊断鉴定专家库专家;广东省医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广东省医学会应急(灾难)医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职业病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卫生学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常委;广东省民防协会医疗救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预防医学会劳动卫生与职业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师协会职业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二级主任医师。